不能!農村土地流轉具體是指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的流轉?,F(xiàn)承包土地三權分立: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農戶只有經營權。依據(jù):《土地承包法》第33條“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之第2款“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yè)用途”。
全部3個回答>流轉土地可以建房嗎
152****4138 | 2018-09-20 19:58:30
已有5個回答
-
136****5957
不可以,土地流轉必須按照土地性質和批準的經營范圍來使用。如果是農用地,就只能發(fā)展農業(yè),城市建設用地才能建房
查看全文↓ 2018-09-20 19:59:24 -
153****2714
土地流轉后可以建房嗎?首先我們要清楚什么是土地流轉?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梢酝ㄟ^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出讓經營權,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yè)大戶、合作社等流轉,發(fā)展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
查看全文↓ 2018-09-20 19:59:18
土地流轉簽訂合同要滿足三個原則別人才會統(tǒng)一流轉給你,必須不改變土地使用用途、不能超過承包年限、不能損害其他村民利益。所以土地流轉后建房是改變使用用途行為,原則上是不允許的。
相關知識拓展:
農村土地流轉的原則
一、以“三權分置”為遵循,放活土地經營權;二、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積極培育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三、以尊重農民意愿為前提,引導土地規(guī)范有序流轉;四、以經營規(guī)模適度為目標,促進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同步。
土地流轉糾紛主要表現(xiàn):
農戶間流轉以及短期流轉中合同簽訂率不高,土地流轉雙方形成的利益關系和權利義務約定不明確、不規(guī)范,容易引發(fā)糾紛;由于在長期流轉中流轉雙方利益協(xié)調機制不健全,因經營風險和市場變化等原因也容易引發(fā)利益矛盾。此外,在一些地區(qū),基層干部對維護農民的土地權益和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片面強調和追求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而忽視甚至侵害農民土地合法權益;有的地方不顧條件盲目對流轉下指標定任務,違背農民意愿強行流轉,也導致土地流轉糾紛問題。 -
142****9304
不可以。土地流轉的土地不可以改變農業(yè)用途。所以就算建立了房子,根據(jù)土地承包管理法也不會有產權證,不受保護。
查看全文↓ 2018-09-20 19:59:11
根據(j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一章第三條: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承包土地的農業(yè)用途,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損害利害關系人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
141****3764
土地流轉與是否可以在農村建房,沒有關系。如果你是該村村民,沒有宅基地,可以向該村申請宅基地,經過規(guī)劃、土地部門批準后,可以建房。
查看全文↓ 2018-09-20 19:59:06
《土地法》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的標準。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xiāng)(鎮(zhèn))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辦理審批手續(xù)。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
133****3401
1、看你流轉的土地性質。
查看全文↓ 2018-09-20 19:58:59
2、建房要經過審批取得許可證,不然就是非法建筑。
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含義,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可以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出讓經營權,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yè)大戶、合作社等流轉,發(fā)展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
中國關于農村土地使用權流動的政策剛出臺,上海就在積極實施。據(jù)悉,上海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的思路框架基本形成:將按照“土地確權、兩權(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價值顯化、市場運作、利益共享”方針,依據(jù)土地有償使用原則,對上海郊區(qū)農業(yè)用地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實行有償有期限流轉制度。
農業(yè)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內,可以通過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出讓經營權,鼓勵農民將承包的土地向專業(yè)大戶、合作農場和農業(yè)園區(qū)流轉,發(fā)展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
集體建設用地可通過土地使用權的合作、入股、聯(lián)營、轉換等方式進行流轉,鼓勵集體建設用地向城鎮(zhèn)和工業(yè)園區(qū)集中。
其要點是: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基礎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設,建立以土地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股份合作制,把農民承包的土地從實物形態(tài)變?yōu)閮r值形態(tài),讓一部分農民獲得股權后安心從事二、三產業(yè);另一部分農民可以擴大土地經營規(guī)模,實現(xiàn)市郊農業(yè)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

相關問題
-
答
-
答
集體土地是農民的。也就是集體的.屬于那個村.國家允許集體土地流轉的一個前提是更嚴格的控制土地用途,農用地無論怎樣流轉也不能流轉出建設用地。而國有土地主要就是建設用地。而宅基地的流轉現(xiàn)在依然是邊緣問題,只存在試點,對象也嚴格控制在必須是本村村民。
全部3個回答> -
答
根據(jù)《土地管理法》的規(guī)定,土地補償費是對土地的補償,由于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屬于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是歸村集體所有的,如何分配由村民會議決定;安置補助費是支付給被安置人口的,是對承包經營權權人失去承包經營權的一種補償,因此這部分補償是要支付給承包經營權人的;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對土地上的附著物的一種補償,因此這部分補償是對地上附著物的實際所有者的。
全部3個回答> -
答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規(guī)定:在符合規(guī)劃的前提下,村莊、集鎮(zhèn)、建制鎮(zhèn)中的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嚴格執(zhí)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也進一步明確:嚴格控制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范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yè)建設。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yè)發(fā)生破產、兼并等情形時,所涉及的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方可依法轉移。其他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必須是符合規(guī)劃、依法取得的建設用地,并不得用于商品住宅開發(fā)。
全部3個回答> -
答
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是指在農村集體范圍之內,將自身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或是使用權通過出租、轉包或者是轉讓等形式進行流轉,但用途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僅限于農業(yè)使用。比較常見的農村土地流轉方式,包括以下4種:1、秉承自愿、公平等原則,引導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土地也不再由農民進行分散經營,而是合作社以民主的原則進行統(tǒng)一化管理。2、農民之間對于各自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簡單的交換。3、農民將其承包的土地經營權出租給其他人,而出租的期限以及出租的方式等相關情況由出租雙方自行進行約定,這也就意味著承租方可以獲得承包期限內土地的經營權,而出租方按照年度以貨幣或者是實物的形式獲得出租土地經營權的租金。4、將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建立股份公司,但入股的前提也是在承包后自愿的基礎之上。